【纽约时光角】:纽约针灸师、多产作家红叶专访
节目制作:梅菁,文字整理:梓樱、红叶
节目制作中的梅菁
梅菁:今天的节目,我们要对话海外华文女作家红叶。
红叶是上海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加拿大高级会计师,纽约中医学院针灸硕士,美国执照针灸师。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理事,美国中医药协会理事。她在中国、加拿大、美国三个国家生活及工作过,现定居纽约,从事针灸中医药工作。
红叶在大学期间开始写作,诗歌、小说、散文、幽默笑话等作品见各报刊杂志及网络,曾多次获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伊甸园之梦》《蓝潮诗集》;中短篇小说《海外剩女的冬天》《淘金女郎》《红豆之歌》《似落花飞絮》《华尔街情人》《雪白的围脖》等。杂文《红叶谈名画》系列,《海外见闻录》《笑侃历史》系列。网络小说《红娘日记》,长篇小说《纽约八年》《九针》等点击率均过百万。
在海外生活多年,红叶感受到不同国家、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体会到人性中的共同之处。她的小说主要取材于不同背景的移民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梦想与命运、成功与失落。她的散文、杂文和随笔写旅行、友谊、情感、历史、人物的观察和感悟。
此外,红叶的业余爱好广泛,从琴棋书画到唱歌跳舞都喜欢。曾参加业余卡拉OK唱歌比赛,取得亚军的成绩。创办过《段子大王》网刊。近期创作的漫画和珠光水彩画屡受好评。
看万卷书,行万里路
梅菁: 红叶好! 你是什么时候来美国纽约的呢?
红叶:梅菁好! 我是2003年来纽约的。之前我在加拿大温哥华住过十年。
梅菁:这么说你走出国门的时候很早。
红叶: 对, 93、94年的时候。 我是学中文的, 上海师大中文系毕业。 到加拿大后我读的是注册会计师,做的也是会计工作。我们那时的留学生选专业都是为了以后好找工作,所以基本都是遵循“男的学计算机,女的学会计”这样一个规律。
梅菁:基本就是这么个模式,在国外大家就是这么过来的——先读书,再找工作, 继续生活。
红叶: 对,那个时候留学生基本都是这样的,边读书,边工作。我是白天在Rogers Communication公司会计部门工作,晚上和周末读书。因每周25个学时以上才能算全职(full-time)学生,所以我是全职工作,全职读书,还是蛮辛苦的。
梅菁:你是哪里人?
红叶: 我是上海人。
梅菁: 一般上海女生都很娇气的,你怎么能吃那些苦?
红叶: 好像那时候也不觉得怎么苦, 因为那时年纪轻,能出国看外面的世界挺高兴的,也没多想,口袋里装着几百美金就出国了。还有我是军队子女,从小随父母走的地方比较多。
梅菁:可能是军队的子女继承了那种吃苦耐劳的传统, 所以没觉得那么苦是吗?
红叶: 对,我觉得我父母那一代比我们苦多了,他们还经历过战争。他们对我们的教育也是很传统的,就是“你要努力工作, 你要好好学习”。
梅菁:你学的是中文,现在在纽约从事的却是针灸师工作。
红叶:我到美国后又读了一个针灸硕士学位,然后考取了美国针灸医师执照。
梅菁:从中文到会计再到针灸, 你不觉得跨度有点大了吗?
红叶绘画作品之一
红叶:我就比较喜欢尝试做不同的、新的事情,喜欢迎接新的挑战。
梅菁:当初你在国内读大学时,也是有机会选择学中医的吧?
红叶: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 所以那时选的是中文系。
梅菁: 绕了一大圈,你从中文开始,到会计,再到针灸医师,你是现在又开始写作,还是一直写作从没中断过?
红叶:写作基本没怎么中断, 但那时因为在加拿大,都是讲英语,也没有什么互联网、自媒体之类的,所以写得比较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不让自己忘记中文。我先生是美国人,我在家里也是讲英语,讲中文的机会比较少。
梅菁:为了自己的中文记忆更深刻而写作, 那么你在创作时感觉中文更自如还是英文更自如呢?
红叶: 我的中文肯定比英文好, 至少阅读速度快得多。英文也是可以写的,但没有中文那么流畅。因为我当初读的是中文系,那个底子还在,所以用中文写作比较顺手。
梅菁:你白天的工作是英文环境,然后你要把自己抽离,进入中文的浩瀚之中,如同给自己留出一个空间,一个小世界。
红叶:可以这么说吧。我一直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学,每天都要读一首诗,或读读《红楼梦》那些古典文学。
梅菁:中文系的同学学了整整四年, 无论是中文古文的底子,还是语法的底子都非常厚实,出国后因工作原因把中文放在一边,是非常可惜的。所以你还在写,还在读,也是难能可贵。你的工作跨界很大,哪怕每天给你一定的时间来写作,也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谈谈你是怎样利用时间进行创作的吗?是平时收集素材,再集中汇总创作吗?
红叶: 我大学读中文系的那些同学,后来从事写作的人并不多,一半去当老师了,还有一半从事各行各业,没几个人还坚持写作。这种情况很有意思,看看那些获奖的作家,好多都不是中文系出身的。我主要就是爱好写作吧,爱好是很重要的, 就是每天拿一点时间出来写一些,反正什么都写,有什么灵感就写什么。现在自媒体、新媒体很发达,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非常方便。不像以前那样必须通过杂志或报纸发表,有时还要等很久。况且现在用手机写作很方便,利用零碎时间就可以写。我们针灸诊所工作是根据病人的预约来决定,最后一个病人看完,就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所以上班的时间基本固定, 但下班的时间不固定。
梅菁:对于你自己的创作,你是有规划的创作呢,还是说灵感来了就写?
红叶:有规划也有灵感吧,每天会留一段时间出来,不管是阅读文学作品也好,写作也好。灵感是必要的,没灵感硬写也写不出来的。
梅菁: 我读过你的小说《红豆之歌》,这个故事令我感动流泪,故事有原型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创作过程吗?
红叶: 这篇小说是根据一个真实的事件创作的,我觉得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非常令人感动,女主人公在警察丈夫牺牲后三年,为了延续他们的爱情,通过试管婴儿为他生了一个孩子。我根据这个真实故事进行艺术加工,成为小说。
梅菁:从真实的事件当中吸取的故事情节是非常有限的,你刚才说的令人感动的元素,才是最重要的,才能让你拿起笔进行创作。看得出,你倾注了很多真情在其中。
红叶:对,是有很多的真情。人性都是相通的,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很多真情在的。我们是第一代移民,不同于在美国出生成长的人,会有很多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朋友,所以我们会感觉比较孤独,人情比较冷漠。无论在哪里,第一代移民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参加纽约女作协活动
梅菁: 对未来你有什么打算?
红叶: 我希望自己能够不忘初心, 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我打算要写一百篇小说,包括短篇,中篇,长篇,先达到这个目标再说。
梅菁: 就是说先写一百篇小说,现在有多少篇了?
红叶: 现在还没具体统计过,应该还差不少。
梅菁:那你准备怎么努力呢?给自己设定了时间吗?还是说就这么写着?
红叶: 没有时间限定,尽力而为。我最喜欢的还是诗歌,目标是写一千首诗。有很多事情要做, 就是感觉时间比较少。
梅菁:写诗歌和小说,从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来说,你觉得哪个比较舒服一点呢?
红叶: 当然是诗歌,我在读大学时就参加了诗社。我们是最早成立诗社的高校,当时我写了不少诗歌。
梅菁: 来美国这么多年,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红叶: 最深的感受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 九十年代确实是美国、加拿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近三十年来中国飞速发展, 美国、加拿大的发展速度却比较缓慢,没有跟上新时代。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的高铁,四通八达非常方便,而在美国基本都要开车,公共交通没那么方便。还有一个就是快递,中国的快递非常快,美国的快递起码要等好几天。
梅菁:感觉美国老了。
红叶:二三十年前确实是美国比中国先进,但现在中国发展得太快了。
梅菁: 就象纽约的地铁一百多年了,又脏又乱又有很多的问题。可是中国的地铁真的很年轻,在新的基础上建起来的, 又建得非常快,所以会感觉到中美这样的差距不难。
红叶: 对,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停地竞争,几十年后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没准美国的基建又超过中国,世界就是这样在不停地发展。
梅菁: 那么对于你来说上海更像一个魔都,比起纽约来说的话。那你有没有回去的打算呢,还是继续在美国定居?
红叶:我回去是去游玩,不是去工作。将来可能去欧洲或别的地方居住,体验不同的文化。有的人喜欢一辈子定居在一个地方,我觉得很好;而我喜欢不停地尝试新的东西,新的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反正自己觉得舒服的就是一种好的生活。
长篇小说《伊甸园之梦》,学林出版社,2003年
梅菁:红叶有一篇短篇小说叫《雪白的围脖》, 听起来很中国,可这个故事又发生在纽约,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小说的节选。
短篇小说《雪白的围脖》,作者红叶,朗读梅菁:
再次得知殷菲的消息时,是在那年严寒而漫长的冬天,大学校友的微信群里。殷菲的形象在韩青梅的脑海中就像相册里的一张旧照片,因为久不联系,已经慢慢地褪色,但是突然翻到时,又立刻重新清晰地浮出记忆的水面。
微信群里正忙着为殷菲募捐,因为她得了癌症,无法工作,没有收入,又失去了医疗保险,有一位热心的校友建议大家捐款帮助她度过难关。青梅记起最后一次与殷菲通话,还是在十年前, 那时她们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来往。友谊的小船经不起多少风浪,说翻就翻。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恩怨,一点鸡毛,两把蒜皮而已。这样想的时候,青梅有点自责,就立刻写了一张支票加入捐款行列。
青梅初认识殷菲是在她刚到纽约后不久,也是一个严寒的冬天,那时她正处在一种兵荒马乱的懵圈状态中。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青梅只认识手指头数得过来的几个人,她住在华人聚居的法拉盛地区,那里的生活费用相对便宜些。已经记不清她们是怎么认识的,也许是在一个共同的朋友家里。青梅当时刚被纽约的一所大学录取,而殷菲也正巧在这所大学就读,比她高几级,即将毕业。殷菲和青梅年龄相仿,她们还是同乡,都是杭州人。
殷菲是个漂亮苗条的时髦女郎,乌黑的披肩发,额头上有一排弯曲的刘海,烫的花朵般蓬松,她有着圆圆的眼睛,两道线条画出来似的双眼皮,薄嘴唇,柔软的嘴角。她走路的样子很特别,像模特在T台上走秀般,显得身段非常妩媚。
梅菁: 小说讲了两个女孩的故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在纽约第一次去曼哈顿,第一次去酒吧,第一次去参加派对,她们经历的所有事情, 都好像大家也经历过似的。因为时间限制,我们节选了她小说的第二段。
大约一年之后,殷菲毕业了,她邀请青梅来参加她的毕业典礼。
殷菲的脸上浓妆艳抹,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似蝴蝶翅膀,嘴唇涂的艳红欲滴,乌黑云鬓松松挽起盘成高雅的发髻。身穿一条海蓝色丝绒连衣裙,美人鱼般长长的裙摆。她戴着与之相配的镶蓝水钻的耳环项链,露着雪白的手臂,走动起来波光粼粼。青梅终于找到一个成语来形容殷菲的那种独特的步法,那就是: 一波三折。
青梅羡慕殷菲已经完成学业,而她此时的生活则好像被抽打的陀螺般,高速旋转停不下来,每分每秒青萍都不敢轻易浪费。她在地铁上读书,放学后赶去餐馆打工,回家后再做作业到深夜。与本地学生相比,她必须要付出加倍,甚至三四倍的努力,才能勉强赶上他们的节奏。
这一段适应的过程注定是痛苦万分的,好在熬过了第一年,痛苦的感觉就没那么尖锐了。青梅也交了一个男朋友,叫阿坚。阿坚是在纽约长大的华人,就读工程专业,同时还在一家律师事务所打工做助理。
“ 这是我的男朋友阿坚。” 青梅向殷菲介绍着。
殷菲打量着阿坚,老练的目光仿佛阅人无数,X光般透彻。然后她微微一笑,优雅地伸出手来与阿坚握手,说:“你好。”
见殷菲身边并无男伴,青梅不由得好奇地问:“ 你结婚了吗?”
“ 和谁?” 殷菲反问。
“ 安东尼,上次在酒吧里见过的那个条件很好的帅哥。” 青梅想起酒吧里遇见的那个男人,他那大步流星走路的样子。
殷菲说没有。本来她已经打算和安东尼结婚,但是他突然丢了工作,失业了。
“ 我跟他说,现在你养不起我了,我们分手吧。” “ 噢,那真是太可惜了。” 青梅说。
“ 可是不久他又找到一份工作,比以前的工资还高。我后悔了,回去找他,对他说,我们复合吧,但他不愿意。既然不愿意那就算了吧。” 殷菲笑笑说。她说这一切时神色很坦然,丝毫没有隐瞒的意味。
青梅不由自主地想道: 你也太势利了吧。可是随即她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批评殷菲,有的女人明明是为了钱而结婚,而却掩饰说是因为爱情。或许有许多人心里也是和殷菲同样的想法,只不过殷菲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了而已。
“ 我的目标就是要嫁一个有钱人。” 殷菲说。
“ 那在美国有多少钱算是有钱人呢?” 青梅问。
“ 最起码也要几百万美金身家,年薪十几万吧。” 殷菲回答。
青梅心想,殷菲和她一样,都是孤身在纽约打拼,没有家世背景,照这个标准想找个年貌相当的恐怕不容易呢。女人挑男人,男人也一样挑女人。
回到家里,青梅躺在床上出神: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殷菲的爱情观就是一定要嫁有钱人,她的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不像自己,总是标榜凡事随遇而安,其实就是没有多少雄心壮志。青梅虽然挺喜欢阿坚,但和阿坚在一起,她也没有体验到言情小说里描绘的那种刻骨铭心、寻死觅活的爱情。两个人一起搭伙过日子总比一个人省钱,凑合吧。虽然她与殷菲的爱情观不同,但世界是多彩的,并存的,自己高兴就行。美国就这点好,不管你选择结婚,独身,或者是同性恋,甚至更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大家都不会大惊小怪,也不会遭人非议。
这之后青梅与殷菲仍然保持着联系,有时她们打电话聊聊天,逢年过节相约吃顿饭。
……
时光如梭,生活仍然继续着。此后从共同的熟人口中,青梅断断续续地得知着殷菲的情况,听说她交往过一些男友,也给已婚男人当过第三者,但不知为何,几段感情都是无疾而终。
在微信群里得知殷菲去世的消息那天,青梅正在和阿坚、公婆以及小姑一家外出郊游。群里都在为殷菲的英年早逝而唏嘘不已。这时一阵秋风吹过,青梅抬头望去,被染成了三种颜色的秋叶仿佛满天的星飞落,刺得眸子酸痛,红的黄的绿的纠缠不清,在空中飘飘扬扬好一阵子,最后方才尘埃落定。
青梅没有见过殷菲生病的样子,在她的记忆里殷菲一直都是年轻、漂亮的。从朋友那里得知,殷菲这些年来的情路坎坷,过得并不顺心,甚至不知为何这么多年,她连美国绿卡也没有办下来,最后的医药费也要众人筹款才得以付清。
命运将殷菲的最终归宿定格在了纽约,青梅不知道她离开人世时是否有遗憾。如果她留在故乡,也许已经实现了她的理想。故乡杭州这十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也产生了不少有钱人,包括商界翘楚阿里巴巴的那位首富。每个人或许都这样想过,如果当初是另一种选择,现在的人生是否会更好? 谁知道呢?也许是,也许不是,就像神秘莫测的命运。
自从殷菲去世到如今也有两年了。不知为何,青梅偶然想起殷菲来时,就是她的颈子上围着一条雪白的毛绒绒的围脖,脸上闪烁着苹果似的光彩,欢笑着的画面。那也许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那条雪白的围脖在青梅的头脑中挥之不去,每次总和殷菲的形象一起固定出现。至于为什么记忆偏偏就单独拣选了它,青梅也不知道。
梅菁:刚才我为大家朗读的是红叶的短篇小说《雪白的围脖》节选。
红叶的人生目标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看人间悲欢离合,书写千姿百态的人生故事。红叶希望自己能不忘初心,永远像孩子一样保持着对万事万物的好奇, 每天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让我们好好地期待她下一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