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穿大半个纽约
四月的末梢了,稀稀落落、断断续续下了一两周的雨,即便在零下的霜夜,樱花、还有大朵大朵的白玉兰、紫玉兰……,终于还是大大方方的站了满街满树。盼望已久的春天,终于还是羞羞哒哒、欲进又退地来了。而这一来就这么热烈,仿佛打定了主意,只给翘首企盼并且全心爱她的人短暂的机会,一展风采之后迅速转身,很快的,春天就邀上夏日快步走来。
这样的日子,恰逢美国的诗歌节。
美国东北部四月的春天,就像情人的脸,变得快,清晨出门是无法判断中午该穿什么衣服合适的。翻出一件十几年前在大公司办公室坐班时置办的薄毛衣,浅咖啡色,领口袖口有印花布上描的暗粉生花,一束不经意的蝴蝶结打在右肩领边,装饰而不雕着。有着蝴蝶结的薄毛衣,自然是要配合一条西式下角上挽并且绵长拖地的浅色长裤,这样就必须穿尖尖的高跟鞋了。踩了几双,走两步,竟然是一双鞋头与高跟一样尖尖的咖啡色皮鞋最跟脚,意大利产,颜色与心情与产地都搭配。勾了眉,涂上标号800的大红法国口红,就这样摇摇曳曳地, 走出了乡下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大房子。
星期五,从公司请了一天事假,早上九点坐上从康州开往纽约曼哈顿的火车,去赴诗人严力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纽约四月诗会,同时也期待诗人王渝签名她的中韩文版新诗集:《我爱纽约》。另外还去助阵纽约诗人洪君植,他当天考美国公民,因为他的日日夜夜都用于编诗写诗译诗了,我知道这次他一定是考不过去的,我此去纯粹是明符其实的“友情赞助”;外加也一睹有“中国八十年代三大才子诗人”之称的新移民冯桢炯的风采,一直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过。临行前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原来此人了得!
冯桢炯:笔名风风、蓝战士。1968年12月7日出生,广东江门人。曾活跃于八十年代中学生文坛,被誉为“南拳王”。 著名的校园诗人,广东作协会员。1986年组织成立恩平中学生文学会,任会长。1987年组织成立恩平一中鳌峰文学社,任社长,创办社刊《鳌峰》。曾与人出版诗歌合集《诞生在冬天的孩子》。参加工作后出版过个人诗文集两本。1998年下海经商办厂至今,产品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两年前移民美国,现住纽约布鲁克林。
冯桢炯是一个人生大贏家,现在的太太年轻貌美,第7个孩子在纽约出生,刚满一岁。我暗叹:好基因就应该像这样,多生几个孩子!
一个半小时车程的火车上,读小说,看手机微信。很快,火车准时到达曼哈顿42街终点。不用出站,直接去转地铁。明明坐过无数次6号线,可以直达曼哈顿中国城附近的联帮楼,诗人洪君植考公民的地方。可是如果我不四下打听之后再次坐错了地铁,怎么能证明我是一个乡下人呢?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在坐错了几趟地铁,上下转乘之后,终于在规定的时间按照规定的地点赶到了曼哈顿联邦楼下,心中惊叹:自己怎么可能踩着鞋头与鞋跟一样尖尖的几寸高跟鞋,一路摇曳生风,从地铁站走到了曼哈顿的中心?
在联帮楼外的草坪树丛花圃边,一位穿军绿长袖T恤、手夹公文皮包的男士,背对着我,在矮松树丛边走来走去,眼观六路后不时会蹲身抄手,去扒开矮树丛,然后起身无事般走开……我确定,他就是诗人蓝战士 — 冯桢炯。原来他真是在找一瓶意大利葡萄酒,洪君植刚刚从意大利度假回来带给他的礼物。考公民的联帮楼不允许带酒入内,老洪急中生智把酒藏在了楼外路边的矮树灌木丛里,还在木丛上边显眼处夹了一张小纸条,指示方位。蓝战士没找到,让我在纸条下的树丛里翻看,也没找到。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这路边车水马龙的,一定是丢了,被哪个行人看到顺手拿走了!”
“唉!老洪为什么不把酒藏个离联帮楼门口更近的树丛呢?!”
这时我莫名地想到了洪大诗人偶尔提过一次:他测过智商,比145还高……
与冯桢炯穿过马路去街对面喝咖啡,坐等洪诗人。半晌之后,洪君植风尘仆仆进了咖啡屋,笑容满面地说:“他妈的没考过去!“我一再劝慰:这年头有个绿卡很方便,为什么要入美国藉呢?像我一样,现在回中国多不方便?以后中国藉也许比美国藉更值钱!
谈笑间,说起老洪藏在树丛中的意大利酒应该是丢了,路边行人车水马龙的……老洪说:“不可能,你们等着!”不到3分钟,他气喘吁吁地走回来,把酒拍在桌子上!我与蓝战士有些嘡目结舌,“不可能啊!我们俩个人找了个底朝天!”我甚至有些怀疑: 3分钟里, 老洪从哪儿变出了一瓶酒来?
这时一位佳丽走进咖啡馆,直奔老洪,她是纽约红四方工作室的李桂田,经办茶道、画画与陶瓷艺术。李桂田发髻高盘,说话轻声慢语,话音里似有潺潺流水般的窈窕,伴着混身上下、从内到外的艺术气质。佳丽来与洪君植商议出版个人画册事宜,不到十分钟,谈完事就告辞,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吃过午饭,冯桢炯去十几条街开外的会计所商议报税事宜,我与老洪留下,讨论我正在翻译的诗稿。下午四点之后,我们三人又聚在一起,在百老汇大街一同喝了当天的第二杯咖啡,然后穿过马路,直通对面的456画廊。
1989年4月14日,美华艺术协会在纽约曼哈顿苏荷区开设了第一家非营利的亚洲艺术美术馆。在纽约市百老汇街456号 3楼,协会的办公室经过空间设计,照明设备的装修, 456画廊就此诞生,陈丹青等到场,为新画廊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开幕庆祝活动。三百多个朋友,工作人员和艺术家,一起共襄盛举,观赏艺展, 并祝福新画廊的成功。此后的许多年里,诗人严力在此举办了多届诗歌朗诵会,生活在纽约的一茬又一茬的诗人们,在这里相聚。
那一天诗会后,大家走去一家越南餐馆吃河粉,出门时不到9点,和熙的春风似乎吹醉了每一个人。
第二天一早,听说那队结伴去赶地铁的老老少少一行诗人们,绕了很久才找到地铁进口,他们中有久居曼哈顿多年的老纽约人。而我自认为搭了顺风车,与一位同是康州来的年轻貌美的女诗人,本应三、五分钟的路,却花了一个多小时找她停车的车库。两个人两部手机同时开啟,古歌地图指路,却谁也没有注意到我们是在步行而走开车的线路,绕着单行街的圈子转来转去。在春风拂面的宜人夜景下,我们相聊甚欢。
抵家时已经是深夜一点半钟之后。
站在寂静无人的康州乡下的大房子外,听着风吹树叶婆娑起舞的声音,我希望与春天有一席对话,我想对她说:请放慢你的脚步,不要走得太急, 且陪我一片春愁待酒浇……
====================================
横穿大半个纽约
(常少宏写于2017年4月29日,纽约诗会之后)
======================================
经过雨天的等待,也留黑暗继续跪在春天来时的路上
我不穿越大半个中国,甚至大半个世界
我只踩着前头与鞋跟同样尖尖的一双高跟皮鞋,意大利制作
踩着久违了的,心中的优雅
横穿过大半个纽约
寻找曼哈顿的456画廊,我去赴一场诗约
决定当天代表我心情的,是双唇涂抹最艳丽的鲜红
一款标号800的法国产进口口红
仿佛亲吻800元一瓶的法国进口干红(葡萄酒)
一束阳光穿透云层,以三角形折射把我拥抱其中
口中却呢喃另一个人的名字
据说她是一个酒仙,但是今夜无酒
诗会上我朗诵了一首诗歌
从十几岁的少年,到八十几岁的老叟
全场人哄堂大笑:
一个可以码中国字的诗人,却用韩语创作
没有人懂
他吃啤酒泡米饭,偶尔一份海鲜辣汤喝四天
每48小时沾枕睡上4小时
50个旧情人款款走来,睡梦中阴阳隔界
横穿过大半个纽约
我踩着一双前头与鞋跟同样尖尖的进口高跟鞋
踩着心底久违的优雅
手握装满温情的大信封
内存王渝的诗集,中韩版对照
还有严力一年一度的四月诗会
我
爱
纽
约
(注:《雨天的等待》是王渝的诗集《我爱纽约》中的一首诗;“跪下的黑暗”意象取于严力写春天的诗。“用韩语写诗”的是纽约诗人洪君植,他以惊人的勤奋致力于架起中美诗歌交流的桥梁,并且把许多当代诗人的诗歌翻译成韩文,引入韩国。“一束阳光” 指纽约诗人冰果,著名诗人绿原的孙女。)
【作者简介】:
常少宏,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本科,读书期间开始为校内外刊物撰稿。毕业后在中国做了6年专职记者、编辑。1995年赴美留学, 分获咨询与电脑科学两个硕士学位,现为电脑工程师。闲时写诗、读书、看古董,追着儿子后面看冰球比赛。 开有个人文学公众号 《地球两端的消息》,与顾杰夫合译诗集 《苍央嘉措情诗》英文版 (含中英藏三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