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光角】专访纽约长岛教育局数据管理员、作家汤蔚

节目制作:梅菁,文字整理:汤蔚、梓樱

节目制作中的梅菁

(海浪声)在地理位置上,纽约是海角。像长岛尽头的蒙托克(Montauk),一边是浩瀚的大西洋海浪,一边是平静的长岛湾。

在建筑上,纽约也是海角。是悬浮在空中的观景台,是西半球最高的空中楼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人文精神上,纽约更是世界的海角天涯,充满多种族、多文化的人文精神和气质。
如果你来到了纽约,时光的流逝,永远抹不去纽约留在你心里的故事,如果你从来没有来过纽约,只要你是一个思想和行为上都特立独行的人,你就会发现“纽约”早已在你的头脑中,在你的前路等着你。

“纽约时光角”汇聚着纽约作家们的作品及人生故事,让你轻轻地读,静静地听。本栏目由“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协助播出。

 

汤蔚近照

梅菁:听众朋友们,欢迎您收听今天的“纽约时光角”。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汤蔚的作品和对话汤蔚。汤蔚的笔名叫含嫣,她是一位留美的硕士,任职于长岛教育机构,2010年开始中文写作。她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散见在国内外的报刊杂志上,也被多本文集收入。她十五次获奖,中篇小说《弄堂往事》荣获“第三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原创作品大奖赛”大奖。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会员、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会员,纽约华文作家协会会员。我们今天就有机会来对话汤蔚,聆听她的故事。

汤蔚:“之前我把小说取名为《红颜往事》,后来改为《弄堂往事》,虽然已经推出,但感觉还没写完……”

梅菁:上面这段话是汤蔚谈她的小说《弄堂往事》的创作过程,下面我们会进一步介绍。

梅菁:汤蔚,我们在之前已经介绍过你的《搭伙夫妻》,那是你刚刚开始写作吗?这个故事有原型吗?你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时候来美国的?学的什么专业?为什么后来开始写作了?

汤蔚:我1989年来美国上研究院,当时亲友托我带一些礼物给她的朋友。我到美国后找到了亲友的这位朋友,她带着一位小姐妹来请我吃饭聊天。后来她告诉我,这位小姐妹为了拿绿卡,和一位老先生结婚。这位小姐妹对她嫁的老先生很痴心,可这位老先生是个赌徒,小姐妹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钱拿给老先生去赌博。这个小姐妹就是我《搭伙夫妻》作品里的原型。

梅菁:这就是新移民生活的一种状态和一种挣扎,对吧?

汤蔚:这个故事让我触动很大,一直放在心里,好多年后才把它写成了小说。小说写成后也不知给谁看,我就去投稿《世界日报》,投稿后我感觉像完成了一个任务。后来小说在《世界日报》副刊发表了,当时是王渝老师先看见,她很关心我们的写作,她对我说,汤蔚啊,我看见你的小说在《世界日报》发表了,很好啊。我听了很开心,萌生了继续写下去的勇气。

 

汤蔚与先生恩爱如初

 

梅菁:你原来学的是什么专业?

汤蔚:我在中国学的是英语,我是外语系的。

梅菁:来到美国你又学了什么专业呢?语言应该不成问题了。

汤蔚:其实我很幸运,有一位同学比我先到美国,在古董店做工,她介绍我进到古董店打工。听说陈丹青也在这个店打过工。开始我什么也不懂,只是带客人看看古董,后来才慢慢懂一些。我也去餐馆当过收银员,那个餐馆离我住的地方很远,要早出晚归乘面包车去餐馆,现在想来还真有点后怕,车上常常只有我一个女孩。

梅菁:好像刚来到美国的人,首先考虑的是生存,其他都要放一放,等站稳脚跟了才能观望其他的事情。

汤蔚:是的。后来我进到大学研究院,认识了我先生。我先生比我早到美国,那时他已经有工作了,我就在学校边打工边读书。

 

汤蔚生活照

 

梅菁: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呢?

汤蔚:我学的是计算机科学(Computer information)和图书馆科学(Library Science)。我当时在图书馆打工,感觉选择一个相近的学科会比较容易。

梅菁:后来你在哪里工作?

汤蔚:我在图书馆做了一阵子,后来就在长岛的一个教育机构工作。

梅菁:这个工作比较平稳,压力也不是很大吧?生活安定了,你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从事你喜欢的创作。是这样吧?

汤蔚:是的。我这个工作比较稳定。

 

汤蔚与女作协姐妹们

梅菁:生活稳定很重要,只有生活稳定了,心才能静下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刚才谈到的《搭伙夫妻》,其实这种“搭伙”的现象很普遍,现在大家也很理解。我听说你还有一部作品也是很有影响力的,叫《弄堂往事》,你可以给我们谈谈吗?

汤蔚:朋友介绍我进入了一个“上海弄堂”网,多数是上海人,大家在网上讲自己的故事,引发我想起了许多小时候的故事,也开始动笔写成故事与网友分享,结果很多人感兴趣,跟读并反馈。我把这些故事整理编辑成了中篇小说《弄堂往事》,投稿获奖后,主办单位给我出了一本电子书,在网上以付费的方式推广,合同期五年,现在五年期已过。前段时间,偶然发现另一家网站也在以付费形式销售我这本书,但他们没有与我联系过,这让我心里感觉不大好。

梅菁:很多海外作者因为付费的不方便,无法阅读国内的网上付费阅读书籍,今后可以考虑出一个纸质版,让大家可以有机会阅读到你这本书。

汤蔚:是的,梓樱多次鼓励我出版《弄堂往事》的纸本书,但我觉得这个故事还没有写完全,放一放再说吧。

梅菁:这个故事与你从小的生活有关系吗?

汤蔚: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叫阿眉,也是有原型的。她是我们弄堂里的一位大姐姐,长得很漂亮。听说她妈妈曾经当过舞女,她爸爸是有大老婆有家的,她和她的妈妈住在一起,他爸爸会经常来看她们,给她们母女生活费什么的。她比我大很多,听大人说,我小的时候她很喜欢抱我,我长大后与她的交集也不多,但她确实是我生活中有过的一个人。我以她为原型创作了《弄堂往事》,这部小说四五万字,是个中篇。

 

汤蔚在ASA学校参加诗歌朗诵会

 

梅菁:在《搭伙夫妻》《弄堂往事》之后,你还有什么创作?

汤蔚:后来我写了短篇小说《盲婚二嫁》,这篇也是新移民故事,写一个偷渡客女人为了拿绿卡跟一个老头结婚。

梅菁:这就是新移民生活的一种状态和一种挣扎,对吧?在这些作品创作之后,你还有什么创作打算?

汤蔚:完成学业找到正式工作后,我在业余时间陆陆续续写了一些有关移民生活的故事。这些作品先后在《侨报》《世界日报》和国内《解放日报》的文学版发表。还有几篇小说获得了汉新文学奖,作品也被安排在《汉新月刊》上发表。

梅菁:你在写移民故事和上海弄堂往事的故事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创作吗?或者有什么创作或出版的打算?

汤蔚:除了陆陆续续写作和发表外,我现在手上也有个小中篇,这个小中篇主要是写我们这一代人来美留学的故事,其中穿插了一些其他的故事,比如童年回忆什么的,这部作品应该有十万字左右。如果考虑出书的话,我估计会首先考虑编辑出版这本书。

梅菁:如果不谈出版的话,你还有什么创作打算?

汤蔚获得的部分奖项

汤蔚:我想过把曾经写的移民小说编辑整理成集,或者把这些故事揉合在一起,增加一些内容,成为一个中篇作品。再就是把我写作之初,在《文学城》以含嫣为笔名创作的连载小说《红颜往事》完成。这部小说当时在文学城连载时有很多网友跟读,反响也很热烈,但我没有写完。现在我心里对完成这部小说更有谱了,并准备把书名改为《朱阁春秋》。

梅菁:挺好的,有时候创作时感觉无法再继续写下去,就需要停一阵子再写。有时候一放就放了好几年,再接着写也是能写出很好的作品。希望能早日看到你完成的作品。

汤蔚:确实是,当时一段一段写,完整性和连贯性都不怎么好,但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得到读者们及时的反馈,也激发自己的灵感,继续往下写。

梅菁:是的,写作就是这样,没有完成的作品要把它完成,完成了的作品要修订得更完美。打不开的网页也希望能想办法能打开,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你更多更好的作品。

汤蔚:《弄堂往事》确实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品,因为人物是自己熟悉的,又有感情,我还是比较珍惜的。国内有一些网没有经过我同意,就转载,而且设置成收费阅读,连我自己都看不到,让人挺郁闷的。

梅菁:是的,国内这种付费阅读是网络作品营销的一种手段,今后我们要更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作品。

汤蔚中篇小说《弄堂往事》

梅菁:今天我们与汤蔚聊了她的作品《弄堂往事》,这部小说现在还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分为免费阅读和付费阅读部分,全文约四万三千字。现在让我们来欣赏这部小说第一章的节选:

这条弄堂地处闹市,又闹中取静。弄口石雕拱门,弄内青水砖墙,乌漆大门,近几年因为疏于维修,门面油漆剥落,门上的黄铜吊环色泽暗沉。

这日秋高气爽,房管所张师傅带徒弟来弄堂补漆维修。师徒俩正干着活,3号里走出一个俊俏姑娘,雪白的皮肤,红润的嘴唇,一双丹凤眼水汪汪。徒弟看了一眼,停下手里的活,目光追随着姑娘的背影,纤腰楚楚,婀娜多姿。

张师傅告诉徒弟:“她叫阿眉,是弄堂里的一枝花。她姆妈也好看,比上官云珠还要嗲。”

“噢,她姆妈也是电影明星?”

“听说从前唱过评弹,后来被资本家纳为姨太太。唉,旧社会就是这样子,有钱男人讨漂亮女人做小老婆。新社会提倡一夫一妻制,大太太帮老公发了财,又生了两男一女,是很有气势的。她们母女俩只好搬到这里来另立门户。”

“噢,是这样子啊,怪不得阿眉长得这么漂亮,看上去有点苦闷相,估计在大太太家里受委屈,小老婆生的没地位呀。”

“小鬼头,你懂得还蛮多的嘛。”

师徒俩正说着话,3号里又走出一个圆脸微胖的中年妇女,双臂套着蓝布袖套,眉花眼笑地向他们打招呼:“张师傅辛苦了,来,歇口气,到我家喝杯茶吧。”

“周家姆妈不用客气,我们马上就吃中饭了。”张师傅指指地上的帆布包说:“老婆做的肉丝炒面。”

“嗳,快进来吧,坐下来定定心心吃饭,我为你们烧一碗榨菜蛋汤,热腾腾吃下去,肚皮舒服,嘴巴里味道好呀。”周家姆妈侧着头对张师傅说,不由分说地将帆布包拎进3号天井里。

张师傅摇摇头,环顾了一下四周,目光遇上坐在斜对面折菜的沈家阿婆。阿婆撇了撇嘴说:“肯定又要让你帮她做事了。”

张师傅笑笑不响,收拾了工具,和徒弟一起走进3号大门。

沈家阿婆面如银盘,却长着一双细长的鹰眼。她识人有术,断事如神,弄堂里的人称她为神婆。这时她摇摇头,自言自语似的嘀咕:“男忌倒背手,女忌斜歪头。门槛精到九十六,额骨头碰到天花板。”

“阿婆讲啥?”阿婆身旁的小女孩问。

“大人讲话,咪咪不要问。”

咪咪答应了一声,忽又笑嘻嘻地从小板凳上跳起来,欢呼道:“阿眉姐姐!”

“咪咪乖。”阿眉将手里的白兰花分出一朵,戴在咪咪衣襟上。咪咪高兴得又蹦又笑,学着街头卖花阿婆的语调说:“白兰花,春天开,香又香来白又白。”

沈家阿婆说:“咪咪,快谢谢姐姐。”

“谢谢姐姐。”咪咪抬头看着阿眉,又问道:“阿眉姐姐,你嘴唇红嘟嘟,涂了啥东西呀?”

“我啥都没涂呀。”

沈家阿婆说:“现在没有口红涂嘴巴了,百货商店的嘴唇膏,演员要凭工作证明才能买到。阿眉是天生的红嘴唇,是四海八荒的美人投胎。”

阿眉低鬟一笑,搭讪着往家里走,沈家阿婆叫住她说:“阿眉啊,我家咪咪最喜欢你了,有空来我家玩噢。”

阿眉答应说好。她整日闲在家中,正觉得闷得慌。

阿眉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郊县农场种田,姆妈认为这个分配不公平,阿眉是她的独生女儿,按政策可以留在城市工作。毕业分配负责人李怀仁却说,阿眉的异母兄姐都在城市工作,他们家必须送一个子女去农村。

阿眉姆妈一反平时的温顺恭谦让,争辩说她早已独门独居,她家户口簿上只有她和阿眉两个人,这条政策与她家无关。李怀仁毫不理会,隔三岔五带领一群人到她家敲锣打鼓喊口号,一双水泡眼滴溜溜地在阿眉姆妈身上晙来晙去。
阿眉姆妈四十开外,风韵犹存,一口苏白又软又糯,为人行事温婉大方。弄堂里的婆婆妈妈们虽然在背后窃窃私议她的一些典故,当面对她还是客客气气的。阿眉姆妈为了留住女儿,对上门动员的人当面敷衍,暗中奔波,到处寻求帮助,忙得不可开交,阿眉对此无动于衷。

阿眉幼年时在大妈妈那里受拘束,搬进新居又觉得陌生,一直没有要好小姐妹。阿眉特别羡慕女孩子们手挽着手,一边窃窃私语,一边串门逛街。听说下乡到农村,女知青们同住一间女宿舍,阿眉希望能在集体宿舍交知心小姐妹。姆妈无论如何不答应,生恐她稚嫩老实,担心她干不了农活,担心她被人欺负,更怕她交上不良男朋友。

梅菁:听众朋友们,您刚才听到的是小说《弄堂往事》的节选。《弄堂往事》的作者是汤蔚。小说以上海弄堂为背景,描述特定年代中的社会面貌和时代观点,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反映普通老百姓的文化习俗和人情世故。美丽善良的阿眉姑娘,由于母亲是侧室,从小自卑懦弱。在与男青年旭东相爱后,心情开朗愉快。爱慕她的邻居青年小康强行吻抱了阿眉。阿眉不愿向恋人旭东隐瞒此事,旭东又听信谣言,抛弃了阿眉,与徒弟小方结婚。阿眉因此患上了忧郁症,思维迷糊。小康爱心不变,娶阿眉为妻。旭东了解真相后,争夺已为人妇的阿眉。阿眉婚后生下一个儿子,被邻居们认为是旭东之子,一时家庭矛盾突起,纠纷重重。阿眉难耐悲情,决定远离红尘,出家为尼。

这部小说充满了时代气息和浓厚的市井文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可惜我们今天的时间所限,不能为大家朗读更多。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在网上读到这本小说上读到部分章节,也可以在微信读书中聆听或阅读这部小说。我们也希望汤蔚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让我们北美的读者和听众们,能读到汤蔚女士的纸版书籍,欣赏该书的精彩内容。

 

汤蔚与母亲

梅菁:《弄堂往事》让听众们,尤其是上海来的听众们,回想起我们自己的许多故事,勾起我们许多的回忆。在此想给大家播放一首上海老歌,突然想到了白光演唱的《如果没有你》。如果我们不是从上海来,我们可能没有那一部分故事;如果我们小时候不是生长在弄堂,我们也不知道弄堂里的故事。很高兴汤蔚写下这些故事,为我们记下了那一段往事,也为我们留下了真实的内心回映。
歌曲《如果没有你》
如果没有你
日子怎么过
我的心也碎
我的事都不能做

如果没有你
日子怎么过
反正肠已断
我就只能去闯祸
我不管天多么高
更不管地多么厚
只要有你伴著我
我的命就为你而活

如果没有你
日子怎么过
你快靠近我
一起建立新生活